第四百八十二章 那我们就再保守一些!(3/3)
工厂,只要一些技术含量高,可以简单做调试的部件,前期运送到动力工程实验室,到现在差不多都已经转移。
当样机的各部件运送到工厂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部件测试。
比如,燃烧室。
测试需要模拟发动机内部温度,以及高压的空气流动,让燃烧室充分发挥性能,检验燃烧室运作的状态数据。
这些是最基础的测试。
不管是怎么模拟发动机的环境,都肯定比不上内部环境,而像是扇叶、涡轮叶片、增压叶片等,都只能做简单的强度、旋转测试,无法得到在发动机内部工作的数据。
所以还是必须要组装好样机,让样机真正运作起来,才能确定各部件的工作性能,并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赵奕来的时间刚刚好。
本来计划是一个星期后再去,到时候样机已经组装完毕,但大学里的氛围不太好,总是碰到熟人过来调侃,他就干脆提前过去了。
当赵奕到达北部工厂时,WZ-A1样机差不多组装完毕,只有一些外围线路没有安装好。
赵奕关心了一下样机组装问题,随后也投入到了工作中,查看送来的各个部件数据,对于制造出来的部件参数,有个更加详细的了解,也有利于之后正式进行调试。
自从WZ-A1样机正式生产后,袁海涛大部分时间都在工厂这边,每个运来的部件都会参与到检测中,他对于部件的性能、情况非常了解,另外,他的团队负责昆仑二号样机,也拥有丰富的经验。
赵奕和袁海涛了解了部件运送、检测的情况,还请教了调试、运作的流程以及附带部件情况。
袁海涛讲解的非常详细,他非常期待调试工作。
现在他的职位比原来高,是样机组装、维护、调试的主负责人,是战鹰发动机组的‘二号人物’,放在昆仑发动机组,也就只是比张刚川的职位低。
赵奕主抓调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其他工作都下放给了其他人。
袁海涛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不过袁海涛期待调试工作,职位问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觉得跟着赵奕工作有前途,而不像是在昆仑发动机组,负责个二号样机测试,做一大堆的数据分析、维护,却看不到完善发动机的希望。
袁海涛汇报过相关的工作后,也闲谈般问起了关心的事情,“赵院士……”
“怎么了?”
“你说,(调试工作)要持续多久?一直到装载到战机上……”
袁海涛指的是样机组建完毕,到第一阶段调试结束,装载到战机上做试飞测试的时间。
赵奕疑惑的问道,“战机?战鹰-1还没开建吧?”
“我是说最初的试飞。”袁海涛解释着,他说的是针对发动机的试飞测试,航空集团有一些专门用作实验的双发战机,进口的发动机也会上飞机做性能测试,因为是双发(两个发动机)战机,就算测试的发动机出现问题,也不会造成太大危险。
赵奕思考着点头道,“你的意思是,样机正常运转、排除大故障……这个应该很快吧?”
他再次想了想,说了个保守的数字,“一个月?”
“一个月??”
“很长吗?不然,三个星期?”
袁海涛沉默了好半天,开口问道,“赵院士,你知道昆仑发动机到这一步,用了多久吗?”
“多久?”
“一年零十一个月,差不多是两年时间!”
“哦~~~”
赵奕心里有底了,他淡然的点了点头,“那好吧,我们就再保守一些,加一个星期,五个星期好了。这就是我们这一阶段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