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人都不懂科技行业,科技行业的投资怎么办?办法就是投资圈去科技圈挖人,把一些科技圈的牛人挖走去做投资,因为他们了解科技行业,所以敢于对科技行业出手。
典型的代表,就是硅谷出身、有着paypal“黑帮教父”之称的彼得·蒂尔;国内的则是携程创始人,后来创办了红杉中国的沈南朋。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最顶尖的科技大佬往往都不会下场混投资圈,他们在本行业都有着自己的使命和追求。只有在这行过得不怎么如意的人,才会跳槽去投资圈。彼得·蒂尔是被paypal扫地出门了,沈南朋也是被携程扫地出门。他俩算是很优秀的。绝大部分从科技圈跳槽去投资圈的人,其实对科技圈也没那么了解,都是科技圈的失败者。
周不器算是个特例,他在科技圈很成功。成功,就意味着对这个行业有着深入的理解。个人履历摆在那呢,他去投科技公司,大家都信。
换成别的一个什么投资家搞一个私募,想要投资高科技……最多就是忽悠一些普通老百姓的钱包,权势阶层才不搭理呢。只有到了周不器这个层次,才够资格掏空他们的钱包。
接下来,里克·埃夫隆和他的助手,又简单地说了一下私募的玩法。
美国的私募跟国内的私募不是一回事。
因为私募是暗箱操作,灰色地带太多了,所以国内管得太严。美国的金融市场很开放,所有的对冲基金都是私募的,运作方法就很灵活了。
比如,20%的年化收益,到底要如何保证?怎样才能确保基金管理人能够年年达标,年年享受利润分成?
除了选择优质的投资标的外,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做账了。
比如,今年的年化收益是28%,可以拿到利润分成;可明年的经济形势很差,预计只有15%的年化收益,就拿不到利润分成了,怎么办?答:暗箱操作。今年借出去一笔钱,算作开支,把今年的年化收益降低到21%。明年把这笔钱收回来,算作收入。就相当于把今年7%的收入转到明年的收入账本上了,明年的年化收益就变成了22%,基金管理人就可以利润分成了。
说白了,就是坑投资人。
华尔街的常规操作罢了。
今年的金融海啸,让很多投资人认识到了华尔街吃人不吐骨头的一面,都纷纷撤资了。此后华尔街为了挽回名声和投资人的信任,开出了一系列优惠、友好、为投资人谋福利的条件,然后就真把资金忽悠回来了。
尤其是大名鼎鼎的黑岩集团,开出的条件太好太吸引人了。旗下的很多只基金,条件比周不器开出的“三条红线”还好。十几年后,黑岩集团旗下的几千只基金,资产规模将近10万亿美元,比一个国家的外汇管理局还厉害。
可华尔街的本性不可能改变。
投资专家赚的就是佣金,一定是先自己赚钱,然后才是投资人的利益。
周不器对这一套不感兴趣。
完全没必要。
巴菲特投传统行业,平均年化收益都能达到25%呢。比尔·盖茨的资产里只有30%-40%投资的是科技产业,即便每年要扣掉总财富的10%去做慈善,财富增长速度还是比巴菲特快。可见科技行业的成长性远超传统行业。
周不器会把筹集到的资金100%都投进科技产业里,而且挑选的都是最优质的科技公司,20%的年化收益对他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和风险。
总不能自己先知先觉了,做得还不如比尔·盖茨。
……
大局已定。
11月1号,一只名为“plutofund”的私募资本成立了,即冥王星资本。在高盛的运作下,开始正式募资。
募资额度:100亿美元
封闭期:5年
认购费:1.5%
管理费:2%
托管费:0.45%
赎回费:1.5%
利润分成:30%
费用有点高。
尤其在当下这个特殊经济形势下,所有的新发行的基金都在大降价,都在提供优惠福利政策,以希望能够获得投资人的青睐,拿到钱。
这样的基础收费标准,在当下市场里有些刺眼。
不过,冥王星资本的福利政策太好了!
好的耀眼!
如果年化收益低于20%,基金管理人没有超额利润分成;如果年化收益超过20%,基金管理人可以获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