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0701【兄长,你想做中国人吗?】(1/3)

最新网址:www..
    张叔夜也升官了,从山东调回中央,担任知枢密院事。

    在今年的军改当中,大元帅府与枢密院正式合并。

    枢密使:朱铭。

    枢密副使:张镗。

    知枢密院事:张叔夜。

    同知枢密院事:王禀、王渊。

    签署枢密院事:杨惟忠、杨志。

    杨志虽然调回京城,战功和资历都足够,但他处理案牍工作够呛,必须跟着前辈们多学习历练。

    张广道和李宝都在前线,他们如果回京的话,枢密院排名肯定靠前。

    而张叔夜,若非在大明新朝资历不足,他直接做枢密使都是够格的。

    此人做过地方主官和佐官,做过三省官、通事官和六部官,还担任过边疆太守,提举过六路弓箭手。既在山东剿过匪,又跟金兵交手过,就连防备西夏的西安州城都是他建的。

    可以说,张叔夜熟悉从中央到地方,从民政到军事的各个环节。

    而杨志这样的纯粹武将,其实更适合在枢密院十二房任职。

    比如枢密院北面房,现在专管山西、河北军务。又如枢密院河西房,现在专管陕西军务。这些办事房的主官,相当于全面掌控一个战区的中枢重臣。

    另有枢密院教阅房,负责全国兵马的征召训练,兼管全国的漕军、驿站和递铺。

    张叔夜进枢密院之后,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把折彦质调去高丽,统管驻高丽的两支明军,担任李成和赵立的直属上司。

    理由很简单,李成和赵立二人有私仇,长期在山东做一把手的张叔夜最清楚。

    而折彦质跟他们两个都认识,还有族妹嫁给太子做侧妃,足以压制缓和两人之间的矛盾。

    这种事情,朱铭还真没有想到,很快肯定了张叔夜的提议。

    于是乎,折彦质成为大明驻高丽的最高军事长官,带着妻儿兴冲冲坐船前往平壤。

    见到许亢宗,一番寒暄问候,折彦质问道:“敢问许相公,此间详情如何?”

    许亢宗详细讲述道:“从这里到鸭绿江,最大的城市有三座,分别为平壤、安州、保州。平壤和安州被金兵洗劫一空,饿殍遍地,无人赈济。他们也曾揭竿而起,但没有兵甲,被高丽朝廷击败后,多逃入山中为匪,靠挖草根啃树皮度日。”

    “而保州及江东六城,一半以上百姓是渤海族。这些渤海族军民,被金兵给带去辽东,充实辽东那边的人口。”

    “平壤、安州、保州都适合耕种,经此一役人丁稀少。”

    “我已上疏献策,经略高丽的第一步,是调几万石粮过来,救济幸存的平壤、保州百姓。”

    “第二步,分兵屯驻安州,救济幸存的安州百姓。估计分兵过去之时,安州百姓已饿死六七成。”

    “第三步,把三地驻军的家属,迁徙过来分给土地。都是肥沃土地,按人口来分田,每人至少三十亩以上。军衔越高,家属分地就越多。四口之家,一百二十亩起步,连小兵也能做地主。”

    “第四步,招纳山东移民,只要愿意过来,落户就每人十五亩地。”

    “如此四步,可保证三城周边有十万汉人,并且全都拥有肥沃土地可耕。”

    “当然也要安抚本地大族,确认划分那些大族的土地,再给他们一些经商的特权。”

    “另外就是收服小民之心,这里的小民多无姓氏。若无姓氏,即无土地,只能做佃户、农奴和帮佣。”

    “朝廷可用陛下、皇后、太子妃的姓氏,赐予这些无姓小民,再随便给他们一亩半亩地。本地小民必然踊跃落籍,从此自认为大明子民。因为离开大明,他们的姓氏和土地就都没了。”

    别说现在的高丽王朝,就连后来的朝鲜王朝,也是在明末才大规模拥有姓氏的。

    当时先有日本大军入侵,接着又有满清大军入侵。一南一北,杀死掳走无数地主,地方秩序一片混乱。于是朝鲜底层百姓,纷纷冒充本地大族的亲戚,冒领大族姓氏并且占耕无主土地。

    大明想要笼络小民之心,再简单不过了。

    一个赐姓就让他们欢天喜地,那不仅仅是姓氏,更是社会地位的提升。有了姓氏,就有了获得土地的资格,否则他们就算自己开荒,也无法从官府领到田契。

    而赐姓的过程,就是高丽百姓呼朋引伴,在大明官员这里登记落户的过程!

    只有落户,才能赐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