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癸字卷 第七百四十七节 找准目标,锲而不舍(2/2)

陕西那一批如许俊阳、吴德贵、袁万泉等人,都可以考虑进来。

    还有如傅试这种一直忠心耿耿的角色,此番也势必要提拔起来。

    甚至像贾雨村这种左右逢源之辈,冯紫英都觉得未尝不能先用起来,壮大声势,若是日后走不拢,再慢慢将其排挤出去即可。

    这么一数下来,似乎自己可用之人,或者说牵扯得上关系的人还真不少,但是真正能发挥核心关键作用的,却寥寥无几。

    冯紫英默算了一下,能真正立即纳入中枢发挥作用的,可能就三人,一是潘汝桢,毕竟他已经是正三品了,哪怕是在地方上,运作一番,未必不能回来有一个好位置。

    还有就是练国事,毕竟练家是河南地方上的士人望族,而且又有永隆五年状元名头和翰林院身份,西安府知府奉调入京,也能有一个好安排,基本上不会受到如潘汝桢这种回京降一级使用的影响。

    耿如杞也不差,他在平定播州之乱时担任重庆府同知给朝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又到延安府当知府担当重任,朝廷也应当要考虑其功劳。

    这三位是冯紫英现在能考虑延揽入京作为自己帮手的屈指可数之人,其他如范景文、贺逢圣、方有度这些都还靠不上,或许三五年后看看有没有机会能发挥作用。

    *******

    冯紫英印象中自己还是第三次来官应震府上,同时也是入阁之后第一次来官应震府上。

    官应震是分管吏部和礼部的次辅。

    在新一届内阁中,官应震算是最大的获益者,作为次辅,也作为湖广士人的领袖,他和黄汝良达成了妥协,他分管吏部和礼部,而黄汝良分管户部和商部。

    当然最大的“受害者”应该是顾秉谦。

    内阁中的二号三号人物将人事权和财权瓜分,对首辅来说,如果是如叶向高或者齐永泰这样的首辅,你分管什么对于他们来说都无关大局,作为首辅他天然就是第一号人物,你次辅也好群辅也好,都难以对其构成挑战。

    但是作为一个根基不深底气不足且和其他阁臣关系一般的首辅,次辅和群辅却相对强势,这就有些尴尬了。

    所以哪怕和顾秉谦沟通好了,吏部尚书崔景荣那里也没有问题了,但要让潘汝桢、练国事和耿如杞入京,也还需要求得官应震的支持。

    “难得啊,紫英。”官应震打趣了自己这个弟子一句,“照理说,你都不该来我这里了。”

    “官师,那等外人闲言碎语,何须在意?”冯紫英毫不在意地捧起茶盏,用茶盏盖掀了掀茶沫,含笑道:“难道老师学生之间也不能往来,同僚之间有私谊也不能往来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阁臣一般不相互拜会,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当然去首辅那里例外。

    既然是约定俗成,就没有明面上的禁令,只说是一般情况下不宜经常往来,避免结党营私。

    但这其实都是一个掩耳盗铃的借口,真要私下结交,又岂会这般大明其道地登门拜访。

    “呵呵,紫英,你现在倒是越发理直气壮了。”官应震笑了起来。

    “本来也是,弟子本来就是阁臣中的小字辈,登门去拜会你们几位,沟通往来,也都是理所当然之事,何必拘泥于这般小节?反倒落了窠臼。”冯紫英理直气壮。

    官应震也感觉到冯紫英似乎丝毫没有受到上一回大朝议遇挫的影响,一样风风火火地干着他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这倒是让官应震松了一口气。

    他很清楚,已经不能用昔日老眼光来看待这个弟子了。

    即便是自己,在很多时候,一样需要这个弟子来与顾秉谦、乔应甲等人来进行沟通。

    相比之下,冯紫英这个小字辈身份,现在在内阁中反而成为了一种优势,一份资源,可以没有多少顾忌地在几位阁臣中任意往来沟通联络。

    自己和黄汝良成为较为稳固的平衡,就算不是盟友,但也相对稳固,但和顾秉谦与乔应甲,这关系却没那么和睦了,这就需要人来协调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