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2389章(1/2)

全本小说网 www..ch,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PS:章节防盗,明天更正........................................................................

    似乎唯恐让人不知道他的存在。

    中军帐的宿营地一直以来都为之诟病,因为麒麟山的北麓,就紧靠着黄河,背后还有远望沟天堑,地域狭小不说,这里距潼关前线太近,登上潼关的城头,便可以将这里一览无余,完全是无险可守,一旦晋军发起偷袭,中军队伍很难应付的。

    邓艾对此却不以为然,其实他将中军帐扎在这里,是刻意为之的,目的就是要诱使守城的晋军出来偷袭,邓艾早就在麒麟山上埋伏了一支精兵,只要晋军敢出关,保管他是有来无回。

    只不过以目前晋军的状况,恐怕他们是没有胆量出关来偷袭的,目前镇守潼关的将领是胡奋,虽然胡奋算不上赫赫有名的大将,但在守成方面,还是比较稳健的,这也是司马伦之所以重用胡奋的原因,其实把守潼关这样的要隘,并不需要多高的水平和能力,越是智勇双全的名将想法越多,总考虑着如何来出奇制胜。

    而比较平庸一点的将领,往往没那个胆量,他们会以稳守为主,只要能守住潼关,就是最大的成功,至于别的想法,他们还真没有。

    胡奋就是比较典型的这类将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前往潼关之前,他就得到了司马伦的面授机宜,其实司马伦要求非常的简单,就是要胡奋利用好潼关的险要地势,以稳守为主,不可轻兵冒进,更不可贪功求胜,守住潼关,他就是第一功,如果丢了潼关,提头来见。

    所以到达潼关之后,胡奋便将稳守潼关放在了第一位,更何况,他和并州军多次的较量,屡战屡败,也确实是被打怕了,如果是在平原地带交手,胡奋还真没接这个差事,但好在有潼关这样险峻的关隘来助力,也算是给胡奋平添了几分的勇气。

    潼关北临黄河,南倚秦岭,这座关城就坐落在这山水之间的狭隘通道上,扼守着洛阳通往长安的关洛大道,这里依山傍水,险阻天成,南控秦岭,北控风凌渡,是洛阳通往长安绕不开的必经要道。

    其实潼关和函谷关共处于一条线上,一个是西口,一个是东口,函谷关的位置更靠近洛阳一些,而潼关的位置则更靠近长安一些。

    秦时以函谷关为重,最主要的原因是秦国进攻性偏强一些,函谷关成为秦国向东方六国进攻的一个跳板,进可攻,退可守,那怕是六国合纵进犯秦国,面对函谷雄关之时,也是望关而兴叹,不得期门而入。

    但是从关中的纯防御的角度来看,函谷关就不如潼关了,毕竟函谷关的战略位置过于前移,身后还有数百里长的补给线,这无疑会加大函谷关的防御成本。

    而潼关处于崤函通道的末端,距离长安比较近,无论是补给还是增援,都比较得心应手,所以秦以后,潼关的战略价值便突显了出来,函谷关则被废弃了,潼关成为了关中防御体系上最为重要的一环。

    司马氏之所以放弃都城洛阳而迁都到关中,看重的恰恰就是潼关武关这样的要塞可以帮他们抵挡并州军的雄师,从黄河防线被突破之后的一溃千里便可以看出,司马氏的军队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在无险要的情况下和并州军进行抗衡了,如果继续地固守无险可御的洛阳的话,司马家可能就交待在洛阳了。

    所以退守关中,迁都长安,已经是司马家逼不得己的最后选择了,而由潼关武关和蒲坂津构筑的防线,也成了他们最后的屏障,只有守住潼关等这些关隘,才能让司马家苟延残喘下去。

    胡奋倒是恪尽职守,到达潼关之后,他严密布防,认真备战,积极地构建潼关防线,表现地格外卖力,毕竟胡奋是司马家的死忠分子,和并州军有着杀父之仇,所以胡奋是不可能向曹亮的势力投降的,他和司马家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司马家卖命的同时,也是给自己的前途出力。

    邓艾率领大军杀来的时候,胡奋如临大敌,将所有的兵力都调到了要隘处,对潼关进行了严密的防御。

    出乎意料的是,邓艾居然把中军帅营扎在了麒麟山下,这里距潼关的关城不过五六里的距离,站在关楼之上,并州军的营地是一览无余。

    邓艾此举,也激怒了不少的司马军将领,认为邓艾实在是傲慢的很,这摆明了就是欺司马军不敢出关啊,于是纷纷地向胡奋请战,希望带领一支军队,半夜杀出去,偷袭并州军的帅营,给邓艾一个下马威。

    但胡奋却冷笑一声,这摆明了就是邓艾的圈套,他正巴不得司马军出城偷袭呢,如果此刻他派兵出城,正中了邓艾的计策,不管派多少人出去,只怕是有去无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