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媲美的智囊,丞相石杰人在面对苏秦时也是棋差一着,屡屡落后,以至于南蛮始终无法在蜀南的泥潭中脱身出来。
苏秦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让南蛮陷在了蜀南,也为蜀汉争取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刘裕听了苏秦的话后,心中彻底放下心来,毕竟只要南蛮不给蜀汉拖后腿的话,那蜀国确实有机会能夺回汉中。
苏秦一眼就看出了刘裕心中所想,说道:“主公,就算南蛮无力干预,也不能从蜀南抽调太多兵力,否则蚩尤见蜀南空虚,若是孤注一掷的话,那反倒是弄巧成拙了。”
刘裕听闻此言连连摆手:“这点朕自然知道,军师放心,朕可不是杨广,不会放松对南蛮的戒备的。”
刘裕现在对杨广也很无语,你隋国在各国中本就实力最弱,可都已经和大秦接壤了却还敢放松警惕,以至于让李靖轻松偷袭得手,你说你这这不是在找死?
刘裕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杨广这么轻易就中计,自然会觉得杨广愚不可及,但若是身处局中的话就会知道,与其说杨广蠢,不如说大秦的算计太深了。
杨广也是被大秦一步一步误导,才逐步会对大秦放松警惕,直到彻底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刘裕对此不知,但苏秦却看出了。
大秦雄兵百万猛将如云,连智谋之士也层出不穷,简直没有任何的短板。
一念至此,就算智多近妖的苏秦,也不知道该如何才能打败这样的对方。
既然确定要救援隋国,苏秦自然要为接下来的出兵谋划,牵制秦军以降低隋国的压力只是一方面,最好是能重新夺回汉中以完善北部防线。
当然,这个目标显然并不容易,毕竟汉中本就易守难攻,秦军的战斗力又极强,所以自然要好好谋划一番。
大秦出动三十万大军伐隋,雍凉虽已空虚,但却唯独在汉中留下八万守军,所为的就是防止蜀汉乘虚而入。
苏秦和刘裕都知道大秦会防着蜀汉,但并不知道大秦在汉中的具体兵力,所以在出动的兵力方面,自然要好好斟酌一番。
“此番出兵汉中,兵力少了无法成事,可多了又抽调不出来。
另外,在大秦的宣传下,汉中百姓对我大汉多有误解,定会全力支持秦军,所以微臣认为起码也要出动二十万大军。”
听到苏秦此言,刘裕不由皱起眉头,倒不是觉得二十万大军多,而是觉得二十万太少了。
经过一年多的修养生息,蜀汉虽未彻底恢复战损,但兵力也恢复到了四十万。
在没有南蛮牵制的情况下,蜀汉完全就可以出动二十五万,甚至三十万大军,留下十万至十五万大军防备南国。
但苏秦却只要出动二十万,这在刘裕看来就有点太保守了,而蜀汉现在需要的是冒险。
刘裕倒不是不想求稳,主要是现在局势变化太快,蜀汉要是还不冒险拼一把的话,就真的没有多少冒险机会了。
“丞相,二十万太少了,朕认为二十五万到三十万才保险。”
苏秦则解释道:“陛下,二十万已经不少了,若真出动三十万大军的话,南蛮就算还未消化蜀南,也肯定会孤注一掷,不惜代价伐蜀的。”
“那二十五万呢?”
“二十五万和二十万又有什么区别?
汉中易守难攻,无论是从雍凉出兵,还是从蜀中出兵,强攻都困难重重,二十万若是攻不下来,二十五万也一样。”
刘裕再次被苏秦说服。
苏秦知道刘裕现在很焦虑,毕竟蜀汉真的已经输不起了,所以他才会如此畏首畏尾,然后就向刘裕献上智取汉中之策。
“主公,我军可先出兵十万,陈兵于剑阁,与秦军对峙,让秦军以为我军并不会北伐,此次出兵只是为了牵制秦军,好为隋国缓解压力。
待秦军松懈之后,再以二十万大军压上,或可建立奇功。”
听到苏秦此言,刘裕虽有些将信将疑,但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次日,刘裕当众宣布道:“诸位爱卿,朕已决定出兵救隋,而且这次朕将御驾亲征,亲率十万大军北伐逆秦。”
蜀汉众臣对此并不奇怪,毕竟之前的会议众,就已经确定要救援隋国了,但只出动十万大军却超出了众人的预料,毕竟这么点兵力又哪够夺回汉中啊?
对此,不少人心中甚至都以为,刘裕已经放弃夺回汉中了,出兵十万也只是为了盟约,帮隋国牵制汉中秦军,并不是真的要反攻汉中。
刘裕对这些声音直接不加理会,很快就亲率十万蜀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